汇总!31省碳中和实施路径及“十四五”新能源规划!
2021-08-24
自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多地积极行动,制定相关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
今年年初,全国31省对外公布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当时有12个省份明确发布了316.5GW新能源(主要是风电与光伏)的装机目标。
在31份正式文件中,全国25个省,明确写出了“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计划;16省明确提出了新能源装机规划目标,累计达到了654GW!29个省关注“储能”未来 ;16省强化风电产业链/大基地建设!15省布局“风光储/源网荷一体化”!
31省碳中和实施路径
1 北京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北京示范。
2021年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
2 上海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实施生态惠民工程,使绿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2021年重点任务:启动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3 天津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
2021年重点任务: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对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实施工业污染排放双控,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4 重庆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推动低碳发展国际合作,建设一批零碳示范园区。
2021年重点任务: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能源网,提速实施渝西天然气输气管网工程,扩大“陕煤入渝”规模,提升“北煤入渝”运输通道能力,争取新增三峡电入渝配额,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推进“疆电入渝”,加快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5 云南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控 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和生态系统碳汇.积极参与全国碳排 放交易市场建设,科学谋划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行动。
2021年重点任务:加快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推进800万千瓦风电和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培育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光水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500万千瓦左右,完成发电量4050亿千瓦时。
6 贵州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我省 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能源、工业、建筑、 交通等领域低碳化。
2021年重点任务:规范发展新能源汽车,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加强充电桩建设。
7 广西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持续推进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消费领域低碳转型,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企业等试点建设,打造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实施沿海清洁能源工程。
2021年重点任务: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绿色化改造,打造绿色工厂20个以上,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改。规划建设智慧综合能源站,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万个。
8 江西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制定实施全省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鼓励重点领域、重点城市碳排放尽早达峰。坚持“适度超前、内优外引、以电为主、多能互补”的原则,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力争装机达到1900万千瓦以上。
2021年重点任务: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建成大唐新余电厂二期、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奉新抽水蓄能电站。
9 江苏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充分展现美丽江苏建设的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
2021年重点任务: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及“十四五”行动方案,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加强节能改造管理,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0 浙江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实施碳达峰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全民自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4%,煤电装机占比下降到42%。
2021年重点任务:启动实施碳达峰行动。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电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机制,落实能源“双控”制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电装机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煤。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11 安徽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赢得主动。
2021年重点任务: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严控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推进“外电入皖”,全年受进区外电260亿千瓦时以上。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完成电能替代60亿千瓦时。推进绿色储能基地建设。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160公里,天然气消费量扩大到65亿立方米。扩大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成造林140万亩。
12 河北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规划,支持有条件市县率先达峰。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1年重点任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制定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碳汇交易,加快无煤区建设,实施重点行业低碳化改造,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光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2%。
13 内蒙古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1年重点任务: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编制自治区碳达峰行动方案,协同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做优做强现代能源经济,推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高标准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14 青海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碳达峰目标、路径基本建立。开展绿色能源革命,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打造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点击可下载50份新型电力系统相关研究报告)
2021年重点任务:着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重启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改扩建拉西瓦、李家峡水电站,启动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继续扩大海南、海西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推进青豫直流二期落地,加快第二条青电外送通道前期工作。
15 宁夏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全链条布局清洁能源产业。坚持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围绕风能、光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高标准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电力装机力争达到4000万千瓦。
2021年重点任务:实行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
16 西藏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加快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油气和其他新能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光伏+储能”研究和试点,大力推动“水风光互补”,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气化走在全国前列,2025年建成国家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
2021年重点任务:能源产业投资完成235亿元,力争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推进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千万千瓦级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统一电网规划建设,推进藏中电网500千伏回路、金沙江上游电力外送、川藏铁路建设电力保障、青藏联网二回路电网工程,实现电力外送超过20亿千瓦时。全力加快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17 新疆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240万千瓦,建成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立足新疆能源实际,积极谋划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021年重点任务:着力完善各等级电压网架,加快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建设,推进阜康120万千瓦、哈密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可靠性。
18 山西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能源优势特别是电价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2021年重点任务: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行动方案。
19 辽宁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围绕绿色生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家要求。围绕安全保障,提出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133万吨标准煤。
2021年重点任务: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科学编制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氢能规模化应用和装备发展。建设碳交易市场,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20 吉林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设美丽吉林。
2021年重点任务:启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强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构建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加快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21 黑龙江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突破,争当共和国攻破更多“卡脖子”技术的开拓者。
2021年重点任务:落实碳达峰要求。因地制宜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项目,优化风电、光伏发电布局。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2 福建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实施生态省战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更优美。
2021年重点任务:创新碳交易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碳汇金融。开发绿色能源,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
23 山东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2021年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三期工程。抓好沂蒙、文登、潍坊、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压减一批焦化产能。严格执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办法,深化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倒逼能耗产出效益低的企业整合出清。推进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等建设。
24 河南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实施电力“网源储”优化、煤炭稳产增储、油气保障能力提升、新能源提质工程,增强多元外引能力,优化省内能源结构。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
2021年重点任务: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探索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初始分配和市场化交易机制。
25 湖北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数字湖北,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2021年重点任务:研究制定省碳达峰方案,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强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和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化及示范应用。
26 湖南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021年重点任务: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环境治理和绿色制造产业,推进钢铁、建材、电镀、石化、造纸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支持探索零碳示范创建。
27 广东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内外循环链接地、安全发展支撑地,率先探索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2021年重点任务: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区域分行业推动碳排放达峰,深化碳交易试点。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研究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
28 海南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提升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食品加工等三个优势产业。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0%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新增400万千瓦。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和车桩比达到全国领先。
2021年重点任务:研究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70%,实现分布式电源发电量全额消纳。
29 四川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大气、水体等质量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2021年重点任务: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持续推进能源消耗和总量强度“双控”,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和重点节能工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光盘行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约型机关。
30 陕西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2021年重点任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编制省级达峰行动方案。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31 甘肃
“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用好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绿色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坚持把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增值,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拆解31省“十四五”规划
16省新能源装机规划累计超654GW!
在16个省份中,包括河北、山东、青海、陕西、甘肃、河南、宁夏、广东、吉林、辽宁等10 省的新能源装机目标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河北、山东、青海依然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强化新能源装机的主力,装机目标分别达到了9700万千瓦、8000万千瓦、7500万千瓦。
近年来,河北、山东、青海这三省在推进新能源发展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清洁替代能力持续增强,但同时,新能源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接入给当地电网的运行和控制、及高效消纳带来了新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内蒙、宁夏、江苏、四川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装机目标,但在正式的文件中并未提及,甚至抹掉了明确的目标数量。
此前,内蒙提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新增并网规模达5000万千瓦以上,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超过1亿千瓦时;宁夏提出力争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超50%;江苏提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约2200万千瓦,新增投资1630亿元;四川提出“三洲一市”光伏基地规划容量2000万千瓦。
——河北新能源装机目标翻倍!
特别要提到的还有河北,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到2600万千瓦、2000万千瓦以上,而正式的规划中,则将目标提高至4300万千瓦、5400万千瓦,目标翻倍增加!
支撑/辅助河北新能源装机目标落地实现的是,河北已经划定并明确,加快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承德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二期、光伏发电应用基地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启动承德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三期、张家口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四期。
29省关注“储能”未来 青海/黑龙江将建储能实证基地
在我国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储能产业也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储能领域有两个关键性政策已经出炉!
从近期相关政策部署来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鼓励支持“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在31省份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积极部署储能的发展势头,也得到了体现。
尽管储能产业发展愿望强烈强烈、势头明显,相比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仍存在累计装发容量低,造价相对较高的问题。但毫无疑问,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小火苗已经被点燃!
在可预期的未来,储能能否攀上突破性、持续增长的高峰,也要看电力系统中电厂、电网、用户三方面是否有刚性需求,有刚性需求、长久机制,才能持续化发展。
安徽:加快突破风光水储互补。
北京:建设创业投资集聚区,对氢能、光伏、先进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采取“负面限制清单+正面鼓励清单”管理模式。利用先进储能系统,建成多路径“黑启动”电源,开展重点负荷区域、重要用户应急储能与调峰系统重构,构建电源、电网和用户三方协同综合应急保障体系。
福建:加快推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完善电力交易规则,推进大型储能电站试点示范,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侧、用户侧储能示范应用。支持宁德储能电站建设。
甘肃:加强抽水蓄能、储能等相关产业发展,推进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推动储能成本进一步降低和多元利用,开展风储、光储、分布式微电网储和大电网储等发储用一体化商业应用试点示范。
广东:投资150亿,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提升新能源产整体发展水平,打造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省内差异布局的产业集聚区。
广西:开展“新能源+储能”示范应用,探索“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创新消纳方式,提升消纳能力。
贵州:科学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建设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鼓励分散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建设。
海南:依托海南新能源发电项目,发展风电、光伏、电力储能、智能电网等相关配套产业。
河北:加快风光火储互补、先进燃料电池、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河南: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支持大数据中心等用电大户配套建设储能设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和储能产业基地。
黑龙江:建设大庆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基地)。
湖北:加强储能技术装备等研发与应用,实施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发展智慧能源,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储能协调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
湖南:鼓励风电、光伏发电与储能融合发展;建成电化学储能 200 万千瓦。
吉林:重点开展区域能源互联网优化控制与智慧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规模化应用、储能技术、智能管理控制技术开发及应用。
江苏: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微电网等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综合利用平价示范基地。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前瞻布局储能等领域。
江西: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储能技术,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组建科技创新协同体。
辽宁:推进新能源生产和储能一体化,推进发电侧和用户侧新型储能设施建设,发挥调峰调频作用,为电网平稳运行提供支撑。储能工程:成大工连程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项目,其他新型储能项目。
内蒙:打造储能产业集群——借助新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对储能的大规模需求,聚焦储能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制造,发展储能全产业链。
宁夏:推进宁东、红寺堡、盐池、中宁等风光储一体化建设。积极培育储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
青海:新建——哇让抽水蓄能电站、黄河上游储能工厂、燃气电站、电化学共享储能电站;支持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储能技术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十四五”时期新增国 家级创新平台 5个。创建先进储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和储能实证基地。
加快储能产业发展,推进储能项目建设,加强储能工厂、抽蓄电站、光热、氢能、电化学储能等技术创新应用,统筹发电侧、电网侧储能需求,不断扩大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规模,研究建立储能市场体制机制,探索制定储能技术标准,建设全国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
实施“生态+电力+储能”行动,在制造、建筑、生活等领域加大清洁电力替代。
山东:以核电、氢能、智能电网及储能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山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新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推动多能互补开发,形成绿色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探索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煤电项目与风电、光伏、储能项目一体化布局,实施多能互补和深度调 峰,提升电力供给效率。
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试点,推动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示范应用。
陕西: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及储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加快能源科技为主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科创、文创、旅创三创融合的国家级高新区。
天津市:加快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领域示范应用。
西藏:加快推进“光伏+储能”研究和试点,大力推动“水风光互补”,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气化走在全国前列,2025 年建成国家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
新疆:布局包含储能在内的风光储、多能互补项目,降低弃风、弃光发电率。在北疆、东疆等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抽水蓄能、化学储能项目,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按10-20%左右比例配套建设储能设施。
浙江:加快储能、氢能发展,到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超过57%,高水平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重庆:统筹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发电、煤电灵活性改造、电力需求侧响应和储能等供需措施,不断增强电力系统运行调节和调峰能力。
总的来说,双碳目标为储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储能已经有了规模化发展的条件。
8个 “千瓦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将诞生!
安徽:完善抽水蓄能电站价格形成机制,发挥抽水蓄能资源优势,推进长三角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建设。
贵州:科学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建设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鼓励分散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建设。依托已有的大型水电基地,打造乌江、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水风光一体化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开发基地。
宁夏:全链条布局清洁能源产业。建设红寺堡、盐池、中宁、宁东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贺兰山、麻黄山、香山平价风电基地。加快发展光伏制造、风电制造和清洁能源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氢能制备、存储、加注等技术开发,积极培育储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到 2025 年,全区新能源电力装机力争达到 4000 万千瓦。
青海:加快黄河上游水电站规划建设进度,打造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海南州、海西州等千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
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风电统一规划、一体开发,规划布局千万千瓦海上风 电和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开展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建设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和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
新疆:兵团清洁能源三基地——
以本地消纳为主外送为辅的北疆清洁能源基地:规划新增容量 1300 万千瓦;
本地消纳与外送相结合的南疆清洁能源基地:规划新增容量 400 万千瓦;
本地消纳与外送相结合的东疆清洁能源基地:规划新增容量 600 万千瓦。
甘肃:持续推进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模,打造金(昌) 张(掖) 武(威) 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 地,积极开展白银复合型能源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河南:建设豫北黄河北岸、豫东黄河古道、豫中南引黄受水区、黄河两岸浅山丘陵区等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黑龙江: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绥化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项目。
江苏:有序推进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陆上风电平价项目,打造国家级海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内蒙:坚持大规模外送和本地消纳、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重点建设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阿拉善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15省 布局“风光储/源网荷一体化”
福建: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
贵州:科学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建设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鼓励分散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建设。依托已有的大型水电基地,打造乌江、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水风光一体化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开发基地。
河南: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支持大数据中心等用电大户配套建设储能设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和储能产业基地。
湖北:加强储能技术装备等研发与应用,实施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湖南: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主要指侧重电源基地开发,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能源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统筹各类电源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推进环洞庭湖和湘南“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基地建设。
宁夏:风光储一体化建设工程——发挥重点地区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组合多能互补优势,推进宁东、红寺堡、盐池、中宁等风光储一体化建设。
青海: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加快海西、海南清洁能源开发,打造风光水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促进更多就地就近消纳转化。加快黄河上游水电站规划建设进度,打造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
山东: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建设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和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
山西:开展风光火储输一体化项目示范,依托晋能控股等集团,探索大容量、高参 数煤电项目与风电、光伏、储能项目一体化布局;推动山西交控集团交通领域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探索新能源与交通设施协同发展。
四川:重点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建设,加快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等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
云南:统筹协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以金沙江下 游、澜沧江中下游大型水电站基地以及送出线路为依托,建设 “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强化煤电节能减排改造升级.优化能源结构,解决 “丰平枯紧”结构 性问题。
规划建设31个新能源基地,装机规模,1090万千瓦。建设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红河流域 “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 以及 “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新能源装机共1500万千瓦。
甘肃: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电力外送与就 地消纳结合,着力增加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抽水蓄能发 电等非化石能源供给,形成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
广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水电,安全稳妥发展先进核电, 积极开发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红水河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探索“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创新消纳方式,提升消 纳能力。
辽宁:积极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 “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内蒙:到 2025 年,新能源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能源,新能源装机比重超过 50%。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
16省 强化风电产业链/大基地建设
除了强化光伏建设外,16个省份,利用资源等优势,同步全面开展风电大基地及产业集群建设。
陕西:围绕风能装备上游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制造薄弱环节,补强核心零部件、发电机、控制系统等技术关键环节,推动由单一发电机制造向整机研发与制造、控制器、电机研发与制造等全产业链转型。重点建设定边、靖边风电集中区,推进榆林北部和渭北集中式平价光伏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光伏+"示范项目。
天津:大功率风电、高转化率太阳能电池、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储能、氢能等技术。
浙江:建成嘉兴 1#、2#、嵊泗 2#、5#、6#等海上风电,打造若干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到 2025 年海上风电装机达400万千瓦以上。
福建:打造长乐外海、平海湾、漳浦六鳌等海上风电项目,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示范工程。推动马祖、金门周边、台湾浅滩海上风电资源联合开发,争取打造国家级海上风电基地。
甘肃: 启动酒湖直流输电工程配套 400 万千瓦风电项目、陇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1000 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全面建成通渭风电 基地 200 万千瓦风电项目、武威松山滩风电基地 100 万千瓦风电项目、中东部地区分 散式风电 100 万千瓦项目。
广东: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着力推进近海深水 区风电项目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深远海浮式海上风电场建设,加快建设粤西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粤东海上风电运维和整机组装基地,加快形成产值超千亿元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投资65亿,适度开发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陆上风电。
广西: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海上风电,打造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
河北:重点建设张承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加快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承德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二期、光伏发电应用基地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启动承德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三期、张家口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四期。
河南:建设豫北黄河北岸、豫东黄河古道、豫中南引黄受水区、黄河两岸浅山丘陵区等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一批千万平方米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示范区、“光伏+”基地,实施豫西、豫北等“可再生能源+储能”示范项目。
黑龙江: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绥化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项目。
湖北: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增新能源装机千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新增电力装机主体。
湖南:鼓励风电、光伏发电与储能融合发展。
江苏:有序推进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陆上风电平价项目,打造国家级海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江西:积极有序推进新能源发展, 2025 年风电装机达700万千瓦。
辽宁:到2025年,风电光伏装机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支持辽 西北和其他资源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发展风电,建设可再生能 源基地,科学合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
内蒙:发挥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的带动效应,引进技术领先的风电装备制造商,发展先进风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积极发展风电设备制造,加快建设通辽、乌兰察布、包头、巴彦淖尔风电装备制造基地。